广东改革智库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出谋献策
点击次数:25351    发布时间:    来源:广东改革网

 

    【广东改革网】2021年11月6日下午,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南方国际产能和技术合作中心联合在广州市南沙新区成卓大厦六楼会议室举行第二届广东改革智库圆桌会。来自大湾区多家大学、智库、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加交流和探讨,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新境界”的会议主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为粤港澳大湾区、为广州、为南沙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加快高质量发展出谋献策。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主持会议并作主旨发言,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陈池,广东省第十届政协常委温洋,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李胜兰,暨南大学教授杨英、胡刚,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其海,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李芝兰、博士生罗曼等专家学者,先后作了精彩的专题发言。专家们的发言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思考,也有鞭辟入里的实操建议;有“国之大者”的政策建议,也有细致入微的技术路线;有经济学家的产业观察,也有规划专家的空间谋划,彰显了改革智库“新、实、敢”的咨政建言风格,堪称头脑风暴群英会

 

    周林生会长指出,两年来新冠疫情掀起阵阵惊涛骇浪,给我们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严重冲击。但中央的重大改革规划与部署也纷至沓来,一浪高于一浪!中国通过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引领性改革,推进高质量创新发展,克服疫情带来的巨大困难和问题,给我们了鼓舞和希望。中国改革将由此迈进深化实施、加快推进的历史新阶段。他指出,这一轮改革浪潮是从2019年8月成立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启动的!而一个月之后,中央又公布了 《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今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横空问世。此后不到三个月,中央发布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第二天中央又发布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这一系列密切关联的重大改革规划和部署,充分反映了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大力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开发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中央又一次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完成这些使命担当可谓光荣,同时也需要克服很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实际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运作顺畅、各方协力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相关城市在各自优势产业领域如何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如何在打造高端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加快建立产业的生态链,开放和引进相关产业集群,从而推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选择哪些领域和方向以实现大湾区深度合作、融合发展的率先突破,并从深度合作走向全面融合发展?总之,在大湾区设置横琴、前海“深合区”前景远大,意义深刻,为大湾区包括南沙新区都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广东改革智库作为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组织本次会议,希望荟萃专家学者们的深谋远虑,特别是改革发展共识,为党委政府出谋献策,提供决策参考。

 

    陈鸿宇教授作“强核扩圈、内聚外联,构筑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新格局”的专题发言,指出从广州、深圳“双核心”引领,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都市圈聚合,再到建设湛江、汕头省域副中心,湛茂阳、潮汕揭二个都市圈的扩展外联,体现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广东省全域发展战略中的贯彻实施,构筑出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新格局。他强调,城市群、都市圈各节点城市区域的深度合作,都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广东省全域发展战略为纲领,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和深度合作,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希望大湾区各地和全省各地市锐意改革,守正创新,共同探索区域深度合作的新格局。

 

    陈池研究员作“打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新高地”的专题发言,指出,“琴澳”产业多元化的源头在大学城,粤澳深度合区应加强与各大学的产学研深度合作,以建设横琴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为龙头,拉动珠江西岸都市圈的发展。

 

    温洋参事作“如何应对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给广州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专题发言,建议以广府文化的务实精神和实用态度,广泛开展区域深度合作,承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的溢出效应,探索区域产业转移的税收补偿机制,建立低税率地区向高税率地区补偿其转移产业的税率差额,加快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

 

    彭澎研究员作“南沙开发建设在新时期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的专题发言。他指出,国内区域改革发展日新月异,前海、横琴动作频繁,上海、海南改革力度领先全国。建议南沙自贸片区向改革要效益,利用“后发优势”,集上海、深圳、海南领先政策之大成,以之为南沙深化改革所用,在全省率先复制深圳先行示范区政策进行推广应用。希望参考当年全国集中支持深圳特区发展的做法,举全市之力来打造广州城市的唯一副中心,调动各行政区在南沙新区建设项目,凡是广州市自己的大项目都要优先规划布局到南沙,设立研发机构平台、园区并鼓励省市高校和科研机构进驻,同时建议放开南沙的产业人员入户限制,通过增加常住人口带动本地产业发展。

 

 

    李胜兰教授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方案丰富一国两制的新实践”专题发言,认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创新亮点突出,包括政策法律创新、税制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政策力度创新、多元产业创新、运作体系创新,都非常亮眼。例如,对合作区符合条件的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将有利于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产业全部纳入政策范围;对企业符合条件的资本性支出,允许在支出发生当期一次性税前扣除或加速折旧和摊销;对在合作区工作的澳门居民,其个人所得税负超过澳门税负的部分予以免征,力度很大。海关监管方面,采用电子围网的方式,是其他合作区没有的举措。食品安全监管适用国内法律,民事活动适用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也是合作区极大的创新,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实践。

 

    杨英教授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强极为着力点的建设思路”的专题发言。他指出,“强极”是澳门的首要任务。澳门面积小,空间资源有限,而博彩业一业独大的“挤出”效应大。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必须依赖大湾区的更广阔空间。据调查,目前琴澳合作区企业总数达3万家,来自澳门的投资主体企业只有3千家,约占一成,合作区内投资主体最多来自北京,显示目前深度合作区“合而不深”。建议澳门与珠海实行同城化规划,粤澳深度合作区作为澳门与珠海一体化生活区和产业集聚区,以可塑性体制政策促进粤澳深度合作区人与货物的管理,系统构建良好投资环境,营造深合区发展着力点。

 

    胡刚教授作“南沙建设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的专题发言。他指出,中央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以来,多个省份在“十四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做出部署。南沙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在大湾区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中,南沙可同时作为广佛肇都市圈、深港都市圈成员。跳出广州看南沙,南沙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南沙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现阶段应是积极融入深港都市圈,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为“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做出更大贡献。


 

    马向明总工程师作“从珠三角发展看大湾区合作”的专题发言。他指出,珠三角在我国改革开放后享有高速发展的“黄金二十年”,得益于粤、港、澳三地差异化的“制度边界”,“边界”是障碍,但也具有桥梁、资源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的不同圈层,借“边界”成为一国两制的优势地区,横琴、前海、香港北部都会区,都遵循相似的发展路径。同时,区域城市发展与港口的冲突,也相应在湾区内进行此消彼长的功能平衡。香港建设北部都会区,其原有的港口功能将被南沙吸收,对南沙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带来利好。南沙规划庆盛枢纽区块的6平方公里粤港深度合作区,以“一国两制”的制度界面引领,带进港人社区的法律规范和治理,建议借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范式,并以此为突破口促进南沙新区在大湾区中与港澳的深度合作。

 

    陈其海专职副会长作“广州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区的创新路径”专题发言。他指出,南沙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是广州开展粤港澳合作的主战场,全面合作示范区、深度合作园的“一区多园”合作路径已明确。但南沙面积远比横琴、前海大,全境开展粤港澳合作难度较大。建议先做好“一区多园”总体规划,争取国家定向、专项配套政策;在布局起步落点上,首选与香港有高铁连接的“半小生活圈”庆盛枢纽区块,二是港珠澳大桥连通的南沙最南端;在深度合作内容上,应聚焦于广州、港澳最有特色和优势、能够引领粤港澳全面深化合作的产业,诸如金融、科技、国际贸易、国际航运、法律审计专业服务,是广州所需、港澳所能的优势产业。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教授、香港持续发展中心总监李芝兰委托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博士生罗曼出席会议,代表李兰芝教授作“开放,科创,发展”的专题发言,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科创新产业发展发表意见,建议大湾区在关注内部交流合作的同时,保持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科技合作,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