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科技意识、提高科技含量、促进经济发展
麦堪成
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产业生产的产品是否创造高附加值的经济效益取决于产品的技术含量。因此,要发展经济必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人们的科技意识,使科技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
一、增强科技意识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和改造世界的工具。越是发达的国家、地区,人们的科技意识越浓,如广东省政府、珠三角地区的政府和企业。过去企业主要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通过消耗、吸收、再创新;现在主要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广东省和发达地区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科技意识不断提高,意识到发展经济需要科技创新。
为了增强科技意识、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产品科技含量,开展科技创新,广东省每年科技投入几十亿元,以多种形式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产品开发、建立开发平台等。如广东省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招标项目、广东省部(院)产学研项目(重大、重点、引导,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重大科技专项、农业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工业攻关科技计划项目、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专项、技术改造专项、专业镇创新专项、广东省民营科技园建设和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试点项目、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及科学事业费专项等,不同厅局也有自己的科技投入,国家层次的科技投入更大,发达地区对企业的科技投入也不断增加。
通过以上不同形式科技投入的引导,大大地提高了珠三角地区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的科技意识。发达地区的政府官员意识到发展经济,做出成就,关键是所在地的产业发展。他们一心一意为企业发展服务,想方设法促进企业申请科技项目,利用科技投入的经费研究开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促进企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十多年,从参加省科技项目、科技进步奖评审,科技项目验收和鉴定,科技调研等科技活动中,深深感到不少地区首先是政府官员先给我打电话,谈企业的技术问题,后再同企业家来与我面谈。然而,粤西地区的科技意识有待于提高,自己感觉还不如粤东地区,也许不对。
2008年我参加广东省新材料调研,在汕头几天,市长、科技部门的官员到企业家都来交流,这个项目好、那个也好,希望得到省的支持,从早到晚忙得不停。到茂名就有点不同了,但感觉还可以;到了湛江几天,找我们的人就少了。科技局安排到了几家企业,但谈不出多少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更加感动的是在汕头调研的几天中,有一天一个区的书记和科技局长在我住的地方等我多时,仅是希望我向省负责专业镇的处长打个电话。那一年,有一家汕头企业在省里就拿了三个项目。
十多年评审广东省科技项目无数,很少看到粤西地区的项目。2009年在新材料领域中我评审的科技项目150多项,粤西的很少,没有雷州的。不能说粤西、雷州没有产业,关键是对产业科技的重视。粤西产业中有的产品还是有自己的特色的,可能存在不知找谁来提高自己。领导不重视,企业不知道。最简单的是申请科技项目的申请书中对项目的描述水平有待于提高,尤其对项目开发产品的国内外发展情况,技术水平的了解,自己需要做什么(研究内容)?如何去做(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在哪?提炼不够,描述不清,导致评审时过不了关。这从侧面也反映粤西地区对科技的了解和重视不够。
广东省部(院)产学研专项的推进,促进政府官员、企业家、科技家紧密合作,进一步提高政府官员、企业家、科技家的科技意识。珠三角地区的许多企业对申请科技项目十分感兴趣,由于省部(院)产学研项目需要与高等院校、中科院研究所合作,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同专家打交道,建立紧密联系。除了平时得到专家的技术指导外,关键是专家对申请项目的支持。他们不满足现状,总想着如何提高自己产品的科技水平,目前产品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去提高,捉摸下步如何走,同谁打交道,那么多专家,谁对我最有用等。虽然,他们有的项目也不见得很好,但能够争取到省政府的支持,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这也许与不同地方科技意识不同、文化不同有关。
二、提高科技含量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产业和产品,雷州也有许多产业和产品。这点需要大家清楚,不是说雷州没有产业。
雷州食品制造业有糖业、加工盐业、粮食加工业、植物油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罐头食品制造业等。企业有市食品饮料总厂、市面粉厂、雷州酱料厂、市食品公司、龙门和英利菠萝罐头厂、粤雷冷冻厂、雷城冷冻厂、雷州盐场等。
制糖业企业有纪家、雷高、唐家、龙门、下市桥、雷城、调丰等糖厂,有的年产值超亿元,有的是广东省糖业十强企业。
水产品加工业有粤雷冷冻厂、雷城冰厂、水产冰厂、流沙冷冻厂、唐家冷冻厂和不少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加工水产品出口。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又冲进了雷州水产品加工设备制作业的发展。
饲料业主要有雷州饲料厂,曾引进美国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成套设备,年可生产饲料6万吨。生产产品符合国家标准,销售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化学工业主要产品有桉叶油、香茅油、柠檬叶油、丁香油、香料、麻皂素、工业纤维素霉等,也有产品出口。在客路、纪家、杨家等镇有130多家小型桉叶油加工厂,调风、英和、龙门、雷高等镇有数10家香茅油加工厂;有年产工业纤维素霉200吨的工业纤维素霉厂、日产
雷州制药企业主要有雷州制药厂和雷州兽医制药厂。雷州制药厂设备先进,生产化学药品42种,产品质量高,畅销省内外。目前正研制开发珍珠系列药品、保健品。雷州兽医制药厂是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现代化兽药生产线,较高素质的产品开发和营销队伍。曾是一家国内很有名气的企业,产品100多种,销往国内18个省市,并且打入东南亚国家。
养殖业也十分发达,养殖产品又为水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原材料,同时促进了雷州的水产品加工业设备的开发与发展。
然而,雷州的产业不算发达。其原因较为复杂,作为科技专家难于分析,管理专家认为是管理问题,科技专家说是技术问题。
发展雷州工业,关键需要一支高文化素质的政府官员、企业老板、科技人员队伍,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产品的科技含量。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如同珠三角的人那样想着科技,想着如何通过科技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业的竞争力;多些人服务企业、多些人跑科技项目、让多些科技服务企业。雷州完全有可能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提炼科技项目,争取省的支持,促进本地企业的发展和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如2009年广东省专业镇湛江地区有5个项目进入评审,最终雷州拿2个(流沙珍珠、松竹大米)。提高雷州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这两句话谁都会讲,但做起来不容易;宏观上都知道,但微观难做到。无论何种产业、行业、产品都有技术问题,否则不存在。关键是你是否具有科技意识、科技知识、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它、改造它、发展它,为你社会发展、发展经济服务。
(二)借“脑”发展,提高科技,发展经济。我省产学研计划的推进,吸引了全国所有的教育部属高校、中科院研究所、国家级实验室、工程中心等与我省企业结合,对于发展我省产业起到重要的作用,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雷州有着自己的产业,如何借“脑”(技术层面)发展值得重视。具有科技意识、科学发展观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应该利用我省产学研平台及其做法,采用多种形式一起走出去、请进来,寻找适合本地产业、产品发展的“脑”。尤其具有特色的雷州食品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制糖业和兽医制药。仅是企业家有积极性,而政府官员不动,不行。曾记得2009年我作为专家到阳江、茂名、湛江评审专业镇,在评审流沙珍珠时,曾有外地专家建议利用周总理对南珠题词五十周年,好好地宣传,这应该也是一种形式。也许有官员认为企业民营私化、与自己无关。可是在珠三角地区都是政府官员同企业家一起,走出去寻找科研院所合作,去寻找适合自己产业,能解决自己产品技术问题的专家,去争取上级政府科技项目的支持。
是否找对合作单位和专家也是考验官员和企业家的水平。社会很复杂,有的骗企业家、有的骗专家。曾记得多年前,外地所谓专家来雷州向老干部集资办企业,到了我这里才知道被骗。前年,雷州有一企业引进某高校一个造纸项目,雷州老板投入不少,但技术未成熟,最后也搞不成。因此,在走出去借“脑”过程中,如果我们的官员和企业家不清楚,再二次借“脑”、三次借“脑”,如何对借来的技术、专家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在其中我愿意为地方服务。
(三)承接转移,引进产品,发展经济。
花都(雷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成,为产业转移到雷州提供了平台。然而,上什么戏(什么项目)、何人来导演(什么技术)、何人当主角(什么产品),也需要有较高的科技水平来加以判断。没有科技意识就不会去找项目,没有科技水平也难于选择到科技含量高、市场好的项目。一方面应在雷州特色产业(食品制造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化学工业、制药业和养殖业)基础上引进技术、设备等加以改造,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也是近期国家和省的重要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引进一批与雷州特色产业有关的上下游产品生产技术。再三引进新的技术和产品生产线,开发新产品。
然而,无论何种形式,发展雷州的产业,都需要保护土壤、水源的安全。过度的养殖业导致不少村庄百姓饮用水变质,对百姓健康问题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无论何种形式,都需要我们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具有强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然而,我们的文化决定了我们的科技水平,我们可以通过借“脑”的方法,实现我们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