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江:雷州崛起六策
点击次数:55675    发布时间:    来源:

 

雷州崛起六策

 

在湛江大发展格局中,谋划雷州崛起。

在经济与文化互动中实行东西对接、南北交往,促成雷州半岛的中部崛起。

经济互动中有文化互动。先经济崛起,后文化兴旺。东西南北中都要有主动行动。

一、    东接东海岛的钢铁石化基地。

发挥沈塘、客路、奋勇农场的地缘优势,搞工业园区,发展过道经济。

在南渡河口外,向海外扩张,修新堤造新地建散货码头,发展钢铁制品等工业,迎接钢铁石化基地的辐射。

修建东海岛连接雷州的第二跨海大桥是关键,要千方百计促成。

二、    西连越南、东盟。

拓建乌石、企水港口,对接发展环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搞火力发电和石油化工下游产业,发展商贸运输业。

三、    南北交往,中部崛起。

发挥雷州洋田优势,发挥各乡镇、国营农林场的独特优势,发展现代亚热带农业。

在东西洋争取建设国家级粮食高产优质基地。大力发展杂优水稻、杂交玉米、油菜籽等。大抓冬种瓜果菜。结合改土肥田。利用秸秆养牛养羊,发展畜牧业。像英利镇搞菠萝加工业一样,各乡镇搞有自己优势的农海畜产品加工业。

与海南岛国际旅游岛优势对接,发展雷琼旅游业和过道经济。

利用国营农林场部和沿线乡镇所在地,搞小城镇建设。搞商业一条街和小型房地产业,带动一块(方)经济。

四、    发展有雷文化特色的雷州旅游。

创新雷歌雷剧。建设雷州剧院。设立雷剧、雷歌创作奖,多出剧本多出人才。《十五贯》救活一个昆剧。《少林寺》使尚武之风吹遍华夏大地。《孔子》电影风靡全球。这些例子足以说明。雷剧《抓阉村长》不是进了北京吗?大题材,雷州很多。

复活《雷州换鼓》。创新集歌、舞、剧于一身的《雷州换鼓》先筹划脚本,后组织排演。把明朝冯梦龙《警示通言》中所说的“天下四绝”(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钱塘江潮)中唯一的人文景观活灵活现出来,是雷州文化的一大盛事,何乐而不为呢?!

把雷州城的文物景点西湖、雷祖祠、天宁寺、高山寺、三元塔、博物馆等,装饰一新,着意突出文化、教育内涵,出图书、出录像带。

把雷州风味小食、特色产品集中于12条街,搞“食在雷州”展示街。

学外地经验,把“雷州换鼓”做成旅游精品,每日固定一个时间,在雷祖祠前或雷州中心广场演出,吸引游客,活跃文化氛围。

出版“三公”和“十贤”图书。开展历代廉政文化研究,历代流放文化研究,中华大一统文化研究,出书出人才。开展海内外雷州文化交流活动。推动雷州文化与粤海文化、闽南文化、中原文化的互动活动,提高雷州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适当建12处高尔夫球场,发展高级休闲度假区。

五、    向教育强市学习,振兴雷州教育。

雷州教育源远流长,历史底蕴很厚,值得发扬光大。雷阳书院、雷州师范、雷州一中培育不少精英人才,值得重视总结。

应逐步把乡镇高中往县城汇集,多办几家重点中学。多方吸纳优秀教师,培养状元老师,多出状元学生。乡镇办好初中和小学。

推广普通话。唱红歌,学文化。领导带头,单位带头,全民大普及,形成制度、机制。用多种方式激励人的全面发展。鼓励和组织外出打工、经商、求学、参军、参政......,让雷州人走天下,创天下。

六、    搞好社会治安,消除负面影响,建设和谐雷州、平安雷州。

强化基层政权。继续打黑除恶。

雷州文化的精髓是“嫉恶如仇,敬贤如师”。要法治雷州、德化雷州。

要弘扬正气,宣传典型。崇尚“三公一伯”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