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 易振球
过去的30年,特区创造了经济上的奇迹,也创造了边陲小镇(除厦门和汕头是老城市)城市化的奇迹。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主要是特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挥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的精神,没有这样的精神是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
30年过去了,特区人怎么想呢?我认为有几种不同的想法。一些人认为,现在全国又设立了新的综合改革试验区、科技园区、海西区等等,最近又在新疆边陲设立新的特区。这些特区中央给予的政策可能比当年广东设立特区更特殊的政策,于是就感到特区不“特”了,没什么搞头了;有的人认为,在特区奋斗了30年,能否真正成为深圳人、珠海人?现在深圳1200多万人口,真正户籍人口才100来万,因此很多深圳人并不真正把自己当做深圳人,因为他们享受不到户籍人口一样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权利,不能公平分享财富倍增的成果;还有的人认为,为什么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矛盾并没有缓和而且日益尖锐?民众没有非常大的幸福感,富士康事件虽然只是一个企业的现象,但它反映了一种社会心态,一些人感到压抑,幸福感得不到满足。如何树立一种好的心态,真正引领特区创造后30年的辉煌?后面的这种心态很应该引起重视,就是让大家感到财富涌流后公平的分享。我们面临更深层次的改革任务。
今后30年,深圳市的领导和市民应树立一个目标,就是如何建立新的深圳、珠海、汕头,新特区应有什么目标?我认为应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济上可持续发展。就是科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二是政治上公平正义,每个人都享有民主权利,自由创业、自由生活;三是做到整个社会和谐、安全;四是民众自由、幸福。如果每个特区都能达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特区就真正成功了,就真正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树立了样板。要达到上述目标,就要加快推进改革。
首先是土地制度改革,刻不容缓。这个问题全国未解决,所以特区应先行。消除城乡差别和城市化过程造成的利益分配不公平。深圳扩大特区绝不是政府享有更多的收益,或开发商享有更多发财机会,而是创造城乡一体化,农村集体土地和城市国有土地同等进入市场,让农民享受城市化成果,缩小差距,降低城市化造成的高房价、老百姓住不起房的矛盾。
第二、户籍制度改革。不可设想,到了十年二十年以后,特区只有十分之一是真正的居民,如果这样,怎么能公平享有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权利呢?我只举一个例子,我由组织派驻香港工作,在那里呆了十年,领有香港居民身份证,我去香港公立医院可以免费治疗,为什么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做不到?我认为香港政府征了税,就为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这种制度就很公平。我们特区政府对外来工征税,征了税为什么在户籍上在居民权利上有这么多不同?这些不同就会造成人才“孔雀东南飞”,医疗、子女教育等都享有不同的待遇,我看以后人才就不愿留在这里。
第三、实现社会民主。特区首先创造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真正的民主制度,包括社区基层自治、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产生办法等等,人大和政府之间赋予和监督制度。
第四、进一步推进投融资制度改革。改变政府过多参与竞争行业投资,更多使民营经济进入由政府垄断的行业。使经济更加自由化。
第五、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真正使民众享有基本公共福利,包括社会保险保障制度等,如深圳等特区率先走出一步为全国探路,那么,今后特区的作用不会消失,而是创出新样板。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